站内搜索:
|
 
首 页 局馆政务 档案文化 在线服务 档案学会 机关党建 业务指导 公开事项
政务公开   局馆概况   档案法律法规   馆藏简介   档案宣传
珍品博览   网上展厅   编研成果   视频荟萃   公布档案   滨州人的一天   滨州工匠
局(馆)长信箱   档案预约   档案查询   跨馆服务   档案征集   档案捐赠   信息报送   问卷调查   表格下载   网站错误
学会简介   章程制度   组织机构   学会动态   论文成果   地名故事   滨州航天人
支部建设   机关文化   学习园地   廉政讲堂   工会之家   妇女之窗   主题活动
档案馆工作   档案室工作   机关档案   企业档案   农村社区   档案统计
首页档案学会滨州航天人
档案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制度

组织机构

学会动态

论文成果

地名故事

滨州航天人

 
从滨州走出的火箭将军
时间:2017-01-25 来源: 作者: 阅读量:

 

地处大西北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因其曾创造了共和国航天史上的十多个“第一”而闻名于世。但在这神秘世界的最高统帅部,先后至少有五位高级将领出自咱滨州,这恐怕还鲜为人知。这里,我将记忆中的有关他们作简要特写,以示敬意和怀念。

 

原基地司令员崔吉俊少将,无棣县人,一九七二年入伍。曾是全军最年轻的军级干部之一,新世纪知识型将领的突出代表,也是全军唯一一个在同一部队中由士兵成长为将军的司令员。十多年的朝夕相处,使我对其经历比较熟悉。新兵时他先后当过公务员、文书、操作手,同大家一样,从立正、稍息,摸爬滚打起步;从烧火做饭、喂猪种菜做起。也曾赶着毛驴车到戈壁滩上打猪草、捡烧柴、拉羊粪,也曾起早睡晚积极主动“做好事”,别人做的他也样样都做过。所不同的是,当多数人只把精力放在日常执勤、训练上,把目光盯在争先进、图表扬上的时候,他却同时抱紧了数、理、化和外语课本;当大家面对渐渐陌生的高等数学望而却步,只好用打扑克、逛沙滩、看小说打发节假日那难耐的寂寞的时候,他却一头扎进了尖端技术资料的海洋里,执着地开始了在科学道路上的长途跋涉。直到三十年后,看了他的诗集,我才真正领悟到他那高远的内心世界。七五年他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学习飞行器自动控制,七八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放弃了留校的机会,毅然决然返回了沙漠深处的航天城。从此,成了发射阵地最核心部位的关键人物。从操作手、技术员、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从分队长、总体室主任、发射测试站总师、站长到基地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每一步都留下了他的艰辛、他的辉煌。同期入伍的数百名山东老乡都陆续离开了基地,只有他一人还在继续着那惊天动地的事业。翻开他的简历,我们看到的是一连串闪光的足迹:八零年,他亲手“点火”,送远程运载火箭飞向太平洋,结束了我军无洲际导弹的历史;八一年,是他用“一箭”将“三星”送上太空,掀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八二年,又是他启动按钮,将一颗返回式卫星射向蓝天;八四年,他带领一课题组追赶国际上兴起的C3浪潮,使发射阵地实现了指挥、控制、通信一体化、自动化。在以后的近三十年里,他成功地组织指挥了几十次次大大小小的试验任务,被推选为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学会理事和中国宇航学会航天运载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基地的技术总管,他在第一线参与和直接组织指挥了历次“神舟”飞船的发射,圆了几代中华儿女的飞天梦。特别是2008年他担任基地司令员后,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的总指挥,他指挥完成了从“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等飞行器的发射任务,实现了“十全十美”的圆满“收官”。面对成绩和辉煌,他始终没有停步,先后参加在职攻读航天工程硕士研究生并取得学位,到国防大学深造,主编航天发射测试技术专著并先后翻译了《卫星研究和开发的最新成果》、《‘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国防科技著作精品,成了上下公认的航天发射测试专家,受到国家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设立的最高奖赏——政府特殊津贴。不仅如此,他还是著名军旅诗人,先后出版了《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大漠飞天歌》、《西风醉》、《天梦》、《苍山如海》等五部诗集。

 

原基地副司令员石荣屺,无棣县人,一位德高望重、战功卓著的“老革命”。一九三九年入伍,先是在东北民主联军抗击日寇,后参加著名的辽沈、平津战役,随解放大军转战南北,从东北一直打到两广。全国解放后,他又奔赴朝鲜,参加了一至五次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朝鲜停战后,他披着战场的硝烟来到大西北,参加创建我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先后担任第二十训练基地第一试验部处长、副部长、部长,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建场初期,面对自然灾害和难以想象的困难,他带领官兵开荒种地搞基建,边建设、边生产、边训练、边试验,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了从起步、创业到航天事业大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戈壁大漠建成了中国航天第一港。他亲身参加或组织指挥完成了大小几十次试验任务,其中包括第一发导弹,第一颗卫星,第一次两弹结合,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发远程火箭等大型发射试验。在基地,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学历不高,却以超常的毅力刻苦攻关,成长为合格的科研指挥员,被周总理称之为“我们自己的导弹专家”;他有着山东人所独特的耿直、刚毅、倔强性格,有时甚至不尽人情,却深受广大官兵信任和爱戴;同县同乡的老乡很多,可无一人同他有特殊来往,得到过特殊照顾,用他的话说“老乡无非是要求更严格一些”;作为高级将领,他资格老,上下关系通,子女却无一能穿上军装,且都为普通职工;作为五十年代的老校官,若恢复军衔制,他理所当然是将军,却在授衔前愉快离休;离休后,也始终没有停止工作,为解决基地困难,北上额旗,南下兰州,与当地政府联系、协商。还多次下基层检查指导,发射场、小点号、生产地甚至食堂、猪圈、菜窖,都留下他的足迹。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战功卓著;会战时期,他艰苦创业,历尽艰辛;科研试验,他呕心沥血,政绩辉煌,可从不居功自傲。难怪在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当宣布他离休时,全场自动起立,致意的掌声爆响了数分钟。令人惋惜的是,在他刚刚离休不久的八七年六月,却因心脏病突发而溘然长世。他长眠在了大漠深处青山脚下的“东风革命公墓”,实现了创业者们曾共同许下的“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诺言。后来,他那座坟茔移到了聂荣臻元帅的墓碑旁。

 

    原基地副政委黄培圣少将,五十年代从原惠民专区垦利县入伍。他先是在福建前线,后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核试验基地创业、建场并多次参加原子弹、氢弹试验。九十年代初奉命到酒泉发射基地任副政委。他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奋斗了四十多年,把青春乃至大半生都留在了戈壁滩上,为国防尖端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待人真诚,性格直率,宽容大度,严于律己,平易近人,作风民主是上下一致公认的。基层官兵有事喜欢找他,普通职工有难处愿意向他诉说。尽管他在航天城工作了不长时间就离休了,但留给人们的印象非常深,口碑相当好,着实为滨州人、山东人增了光彩。

        

原基地副司令员(后任总装某实验基地司令员)王希山少将,一九六九年从原属惠民地区桓台县入伍。先是在那条三十年后才公布于世的秘密铁路线上当战士,因表现出色于七十年代初被保送上了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在技术部计算机室做过技术员、工程师,一步一步由普通士兵走上军级领导岗位。我们相识还是在他担任指挥控制站站长时。作为一承担指挥、控制、数据处理任务的高技术团站的军事主官,他抓技术训练出了名,抓行政管理出了名,抓生产经营更是出了名。于是,他领导的团队进入“达标先进团站”行列。后来,他担任基地后勤部副部长,主管生产经营,在与世隔绝而又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创造了不凡的业绩,基地成了全军生产经营的先进典型。再后来,他远赴新疆担任基地某试验部主任,带领所部一次又一次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九七年被提为基地参谋长,二OO一年任副司令员。后来,他担任了总装备部第29试验基地司令员。

 

   原基地落区测量试验部政委(后任总装某试验基地政委)张胜勤少将,广饶县人,一九六九年从原惠民地区入伍,曾在酒泉基地的铁路管理处、发射测试站、落区测量试验部先后任政委。当年,一走进航天城就同王希山等一同被分配到铁管处,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普通一兵一步步走到该处政委的岗位上。这期间他曾在国防科工委系统赫赫有名的“硬骨头六连式连队”——工程一连挖土、推石,筑路、架桥,抬铁轨、扛枕木,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数百里铁路线上留下过他在各个岗位上的足迹,洒下了他的心血和汗水,而他也从中积累、创造了不少基层和团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后来,他到发射测试站任职,与现任基地副司令员崔吉俊搭班子,两位“一把手”配合默契,成为最佳“搭当”,他们把一个新改建的副师级单位搞得有声有色,一次次成功地将卫星送上蓝天。2004年,他奉命远赴东北白城担任了某基地政委,不久又被任命为西安卫星测控基地政委。

他们是滨州的骄傲和光荣。他们的故事再一次证明,滨州的确人杰地灵;滨州出人才、出英雄、也出将军。既然滨州人能指挥千军万马,能令火箭腾飞,能送飞船上天,也一定能够把滨州建成幸福、美丽、繁荣、富裕的小康盛市。

 


2013年,习近平主席视察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同崔吉俊亲切交谈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滨州市档案局(馆)主办并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12595号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府后街235号  邮编:256603
电话:0543-3165829  邮箱:bzsdajglk@163.com
技术支持:山东达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访问量: